">

彩88_彩88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彩88_彩88首页 » 专题专栏 » 德行龙里工程
[德行龙里·一路有你] 王大德——苗乡教育“新愚公”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碧血催桃李,红烛燃丹心。44年来,他把青春融入三尺讲台,以“愚公”精神守望苗乡教育的发展,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他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为苗乡教育“新愚公”的王大德。

潜心创办“堂屋小学”

地处“鸡鸣四县”(龙里、贵定、开阳、福泉)的龙里县洗马镇落锅村光金陇村民组是一个高寒贫困苗族山寨。从祖辈到王大德这一代95%的人因为穷和自然环境原因都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认识,汉话不会讲,很多三十几岁小伙子娶不上媳妇,常有20多岁小姑娘外出打工找不着路回家的笑话。无知使村民们愚昧,无知给山寨带来贫穷。

1970年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一身是劲的王大德准备外出打工。然而,一个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外出打工的想法:那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翻阅一本倒置的小画书,小男孩的无知,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王大德决心留下来改变苗寨儿童的失学现状。 

光金陇的儿童要上学,必须到5公里外的落锅村小学就读,途中要经过一处200余米长的危险路段——手扒崖。因此,多年来光金陇的适龄儿童均因途中危险而没能上学,失学儿童逐年增多。王大德决定不讲任何条件,用自家堂屋作教室办学。没有桌椅,因陋就简;没有课本,出钱为学生们购买;没有教师,自己任教。在他执著的追求和努力下,一所当时有20余名学生的苗寨“堂屋小学”在王大德家中开学了。

王大德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为保证教学质量他常常不辞辛苦地翻山越岭到外校请教,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苗汉双语”教学。在自己生活、经济极为贫困的情况下,每年坚持拿出240元为学生购买课本。1983,因家里实在困难,无力支撑。为了不使教学中断,他把“堂屋小学”妥善安排到自己的学生张朝东家中继续上课,而他仍始终给予关心和帮助。1996,张老师因调至外校,王大德又把“堂屋小学”接到家中,继续他的“堂屋教学”。

爱心担当“护娃使者”

    “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在球场上做操了!”20021218日,由当地政府筹资4000余元修建的光金陇教

学点落成。王大德和他的学生们告别“堂屋小学”,欢天喜地搬进了一栋占地60平方米的崭新教学楼。

  可好景不长。20079月,由于“撤点并校”,光金陇教学点被撤销,合并到新寨小学,王大德也作为代课教师被清退出教师队伍。孩子们从光金陇到新寨小学上学,要走1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途中还要经过一个叫莽河沟的陡峭峡谷,如果遇上山洪暴发,引发泥石流,路途更加危险。

由于新寨小学没有寄宿,为了不再让孩子们失学,王大德又到新寨小学当上了一名月薪450元的“编外教师”,负责学前班教学及光金陇20余名学生的接送。每天早晨八点,不论是大雨滂沱,还是寒风刺骨,王大德总是早早地站在寨中的老桂花树下,用哨子集合学生,将他们带到学校上课,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又将他们送回家。在护送学生上学放学的5年中,王大德磨破20多双胶鞋,步行近3万公里,从未落下学生一堂课。就算生病,他也咬牙坚持。孩子们在上学放学途中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20149月,新寨小学在学校布局调整又被撤并到巴江小学。因寨子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加上20多公里的上学路途,光金陇20名学生无人接送,再次面临着辍学和流失。王大德又把寨里20名四岁至十一岁的学生像小鸡一样团起来在教学点开课,又开始他的“苗汉双语‘授课和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复式教学”。

痴心换来“桃李芬芳”

    “您是红烛,点燃失学儿童上学梦想;您是天使,守护高山深谷求学道路;您是钢琴,弹奏苗乡教育奉献绝唱……”这是在贵阳市交通运输局上班的学生兰大海今年春节发给王大德的信

息。“他们有出息,我没白辛苦。”王大德笑呵呵地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4年来,王大德以“愚公”精神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有的参加工作当上教师,有的打工当了老板,也有的依靠科技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为苗乡的发展变化起到了带头作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今,王大德已从一个22岁的苗族青年变成了一个步履蹒跚、两鬓斑白的66岁老人,月薪仅由最初的8元、16元、85元、350元、450元到现在1100元的低微收入,但他毫无半句怨言。“只要我还走得动、还有讲课的条件,我就要一直站在讲台上!"这就是王大德的心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