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88_彩88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彩88_彩88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00014349/2019-248862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3-05-29 00:00:00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2010年龙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龙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龙 里 县 人 民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3日在龙里县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龙里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 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的一年。一年来,县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各族人民,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总量增大、人气增旺、活力增强的“五增”目标。

2009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81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年度指导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100.2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1亿元,同比增长7.2%,占计划的103.97%;规模工业增加值11.41亿元,同比增长11.92%,占计划的103.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6亿元,同比增长85.7%,占计划的117.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21.5%,占计划的101.12%;财政总收入30002万元,同比增长21.98%,占计划的104.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110万元,同比增长47.72%,占计划的117.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978万元,同比增长40.28%,占计划的119.5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亿元,同比增长6.81%,占计划的100.06%;粮食总产量9.42万吨,同比增长2.9%,占计划的100.23%;农民人均纯收入3352元,净增347元,占计划的101.4%;人口自然增长率6.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4.8%。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接近“十一五”计划目标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五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迈出新步伐

(一)《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通过省政府审批。2009年8月6日,贵阳城市经济圈贵龙城市经济带规划的最终标志性成果——《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通过省城规委的评审,11月5日获省政府批准,成为引领我县城市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另一方面,加大与贵阳市的对接沟通,逐步形成了贵阳市与黔南州联合开发贵龙城市经济带的机制,两地共同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积极做好贵龙城市主干道立项报批工作,加快了贵龙城市经济带的开发进程。

(二)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启动龙羊立交桥主桥铺架工程,贵新路联络线、北环线基本完工,体育路、三林路、兴龙大道经三小至北环线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夹山坡城市隧道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开工。贯城河治理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70%,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大十字、曲轴厂两片区旧城改造完成总投资的45.51%;环南路农贸市场投入使用,教师新村农贸市场、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龙鼎大酒店建设和火车站东侧片区开发有序开展。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出台城镇垃圾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新增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城区环境逐步实现“绿化、亮化、净化、美化”。

(三)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三级城镇体系建设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运用,完成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加快“拉大、扩容”的城镇化进程,整合农村危房改造集中建房与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谷脚、醒狮、洗马、羊场、谷龙等集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条件,促进了人口聚集和产业积累。

二、扩大投资规模,抓好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一)项目投资快速增长。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共争取到新增中央投资四个批次项目56个,项目总投资12350.6万元,主要投向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建设,已完工项目48个,完成投资9755.65万元,投资完成率达79%。推进实施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交通水利、产业发展等方面重点项目26个,已开工19个,总投资46.9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3%。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提高、领域拓宽,合同引资额32.12亿元,在建项目32个,有力促进主导产业总量壮大和结构优化。通过强化项目策划、会审、调度、督查等措施,狠抓“开工进度、资金配套、贷款投放、科学管理”,实现了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廉洁”的统一。

(二)农业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新建通村公路20条129公里,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龙里至水场22公里油路改造完成总投资的80%,草原至湾寨公路改造如期完成;修竣哪乡客运站和巴江乡冯家渡、张家渡。完成羊场、谷龙、水场等乡(镇)人饮工程,惠泽群众2.65万人。谷龙龙滩水库水毁修复工程和水场节水灌溉工程如期完工,石板滩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和谷龙节水灌溉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人均半亩口粮田总体规划的编制,修复水毁农田1700亩;投入929万元在7个乡(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人均半亩口粮田项目,新建沟渠24.8公里、沼气池856口,治理基本口粮田0.8万亩,发放省柴灶1166户。投资1151万元在湾寨乡毛栗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69万亩,成为全州示范性工程。申报土地开发整理1.13万亩,获批8132.3亩。整合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点18个。

(三)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3个乡(镇)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已完成国家投资2248万元的98%,投资804万元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工程14个。落实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用地,建成农村体育运动场10个。完成体育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规划设计和县城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集中治丧点规划选址。县计生妇幼保健中心业务大楼和洗马、湾寨、醒狮、哪计生中心服务站建设完工。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完成总投资的80%,摆省、洗马、羊场、水场4个乡(镇)卫生院和全县43个村卫生室基本完工,规范性县医院建设项目已获省发改委审查批准。

三、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三次产业提质增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实施蔬菜产业“一体两翼”规划布局和“185工程”,建设优质肉羊产业带,通过办点示范、科技“特派”和“双带”创业,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肉羊、刺梨、优质米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做大增强。商品蔬菜优势凸显,总面积9万亩,总产值2.36亿元,无公害蔬菜达3万亩。烤烟生产质量提高,交售烟叶3.12万担,担均价721.09元,比上年增加78.15元,烟农收入2573万元,实现税收491.6万元。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动物疫病防控得到加强,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引进生姜、刺梨、茶叶等加工企业,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完善农资连锁店120个。全县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发展到62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9家,农村经纪人发展到87户,茶香刺梨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合作社为全省首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累计1.02万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3.67万户3.78万本。

(二)工业经济发展克难前进。认真落实“一厂一策”,采取“五个一工程”措施,积极克服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推进工业总量壮大和结构优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建材及水泥制品、金属制品等企业效益良好,一批在建企业投产达效,有力弥补了铁合金等行业效益严重下滑的税收缺口。通过招商引资促成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新型建材、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补链招商初显成效,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多业并举格局。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和其他生产性项目9个,完成投资3.4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属省重点项目的龙里红狮水泥一期工程和醒狮送变电工程分别完成投资3.16亿元和1.61亿元;乾方源建材、四力机械两个项目在建主体工程;黔之宝药储、建工建材等6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11家药企逆势上扬、效益较好。煤矿企业整合技改顺利推进,10家煤矿正在加速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亚冶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8000吨标准煤任务,物产龙腾节能800吨标准煤,一批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在全州率先利用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搭建融资平台,为12家企业融资担保贷款3509万元,为10家企业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和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

(三)第三产业活力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加快,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羊场镇孔雀寨、草原乡榨哨、醒狮镇旧司等一批本土特色村寨逐步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借助 “多彩贵州龙里生态游”的“十里刺梨沟赏花节、品果季”等系列活动,龙里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成为龙里首家国家AAA景区。三林路、腾龙路“餐饮一条街”初具规模。全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1%。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新增1家银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03亿元,同比净增5.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2亿元,同比净增5.41亿元,存、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存贷比为40.08%,有力地支持了龙里经济社会的发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兑现补贴225.26万元。商品零售业服务范围扩大,年末全县商品零售户达到2460户,交易总额超20亿元。

四、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社会和谐发展

(一)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优先解决“两最”的原则,采取集中重建、村庄整治、分散建房和局部维修等方式,整合资金2555.7万元“整县推进”3496户农村危房改造,完工2751户,占计划的79%。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基本建成廉租房一、二期216套1.08万平方米,春节前48户低收入户入住了新房,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20套1.06万平方米;为568户1495人发放租赁补贴125.62万元,惠及了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租房困难户。认真解决城乡就业保障问题,落实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313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集中培训乡土人才和失地农民工15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80人,追讨农民工工资217万元。社会保险业平稳发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基金征缴额面不断扩大,基金管理使用规范。投入600多万元实施扶贫开发,解决农村贫困人口2515人的温饱问题。“新农合”参合农民16.81万人,参合率达90.87%,支付资金1945.28万元,年度资金使用率达115.72%,受益群众达32.33万人次。为233名家庭困难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00余万元,31名入学贫困大学生获得临时救助。兑现城乡医疗救助金112.9万元,1.6万余患者受益。城乡低保工作趋向规范化、制度化,发放低保金1827.7万元,惠及低保户2.25万人。发放救灾款物361.9万元、优待抚恤补助款226.8万元。创建“双拥模范县”通过州级验收。

(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建立稳定的长效的支持机制,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两基”巩固效果良好,顺利通过“国检”。全县小学生和初中生年辍学率分别降至1%和2.2%,农村和城镇青壮年文盲率分别降至2.31%和0.23%;高考二本以上上线242人,双超州定任务数和目标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取得新的成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整合广播电视网络,完成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实施文化资源整合和“村村通”工程,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村级点152个、县级支中心1个和农家书屋21个,完成谷脚镇农村调频广播试点建设。以“龙跃黔中”为主题的广场文体活动欣欣向荣,大型舞蹈诗《苗山·苗寨·人》获全州文艺调演金奖。编纂、出版和发行《中共龙里县历史》第一卷,第二轮《龙里县志》资料征编进展有序。民生档案查阅利用2149卷1085人次。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人口出生率和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为11.47‰、94.6%、74.6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4,较上年下降2.78个点。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同时,环境质量呈现提升态势。实现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1.025吨和155.858吨,分别占州下达任务的172.33%和106.5%,为招商引资项目入驻腾出环境容量。城区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猴子沟水质好转。实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制度,开展猴子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前期工作,炸封314口非法矿井,有效遏制非法开采。完成营造林2.7万亩,义务植树46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1.76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7‰。

(四)平安创建成效显著。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大矿业秩序和交通、建设、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整顿,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较上年下降16.7%和3.7%。组建40人的城区专职治安巡防特警队,成立14个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和基层基础防控网不断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合一”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全州首个应急统计数据传输办公平台,实现全县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协调解决信访突出问题78起,信访总量呈下降趋势,初访明显减少;积极维护与周边县(市)接壤区域社会稳定,及时排查群体性矛盾纠纷隐患,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有效。受理各类治安案件1275起,查处率为62.4%;立刑事案件953起,其中“两抢一盗”立案793起,破获刑事案件473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1%,其中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25起,现行命案5起全部破获;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88%。荣获省、州“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五)努力化解工程性民生问题。贵阳铁路枢纽及“两快”龙里段征地补偿6958.12万元,拆迁安置重建落实5301.6万元,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基本稳定。行政办公区、贯城河、龙羊立交桥等建设工程拆迁安置房已建成276套3.35万平方米,开工91套1.27万平方米,续建和启动了大冲、石头寨、张家湾、铁龙路安置区“三通一平”工程。完成大花水移民库区及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库区移民生产发展、生活稳定。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发展深入人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了“大力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推动龙里跨越发展”和“三诊三策一推进”主题实践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重大决策均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会议决定、公开发布”等程序,确立定期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评估纠偏机制。对2004年4月前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并抓好“废、改、立”工作,有效维护法制统一。依法受理、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引导群众选择行政复议渠道救济维权,及时纠正行政执法过错。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纠偏,有效提升部门执法能力。出台项目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建设环境营造和维护,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得到社会各方面对项目建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断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前移关口,跟踪审计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扩展了审计监督领域和覆盖面。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降低、免除和停止涉农、涉企收费30多项。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面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公开招聘97名工作人员充实教育、经贸、建设、卫生等10个部门。采取专家论证标书制等措施,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被严肃查办追究。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到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顺应社情民意,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也是积极应对挑战和攻坚克难的一年。从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规划审批到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建设,从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到常年规划重点项目的实施,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到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大事多、难事多、急事多。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全县上下负重奋进、排难攻坚、实干巧干,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和衷共济、务实落实,得益于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凝聚着方方面面的智慧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和关心支持龙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看到差距和不足,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和压力不小。一是经济总量小,城市化内生动力弱,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水、路等基础设施和土地、人才等要素以及观念理念还远不适应需求,发展速度与形势要求不相称。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农业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工业的聚集化、配套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产品、组织等结构还需优化,抵御重大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弱;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项目匹配资金、偿债资金、津补贴、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以及医疗机构改革人员经费等刚性支出的压力持续加大。四是经济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好,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大调整、执行和落实的力度。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落实力和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仍较突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2010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县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进入实施阶段的起步之年,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县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成长期和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信心来自于: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继续实施;信心来自于:龙里各项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趋势、态势和气势;信心来自于:我县城市经济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积蓄了良好的发展潜力,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尤其是,省政府审批的龙里县城总体规划的启动实施,“两快”等工程的建设,产业基础配套建设的日臻完善,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布局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的区位优势、招商优势、生态优势、人居优势日益显现。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求实、务实、落实和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实三创”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开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新局面。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29.98亿元,增长1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3亿元,增长6.2%;

——规模工业增加值13.11亿元,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增长2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亿元,增长20.3%;

——财政总收入3.65亿元,增长21.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增长21.11%;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0亿元,增长14.55%;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增长33.3%;

——粮食总产量9.65万吨,增长2.4%;

——农民人均纯收入3702元,净增350元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5‰以下;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GDP能耗降低4.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加快城市化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改善投资预期,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

(一)深入解决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要素配置问题。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围绕资金、土地、人才等重大问题,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思路、目标、方向和重点,制定出台产业振兴的政策和措施。认真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完成总体规划纲要及贵龙城市经济带、农业农村、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突出规划引领和落实规划的刚性约束,努力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州规划盘子组织实施。健全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及服务机制,政治上给信任、政策上给优惠、服务上给方便、发展上给扶持、经营上给指导。

(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逐步实施《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按照“非均衡推进、超常规运作”的原则,做好土地资源储备和用地预审,落实好预留贵龙城市主干道与贵阳城市路网的接点和通道,完善经济带城市主干道可研报告及相关支撑文本,加快可研评审报批立项工作,力争启动贵龙城市主干道建设。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广辟融资渠道,与省内外大企业、大财团进行沟通、洽谈,力争重大项目落户经济带。加快与贵阳市达成共建省城东部新城共识,编制贵龙城市主干道路网规划,努力促成210国道和王关匝道开口改造。做好水利、道路、电力和物流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设施改造,发挥重大项目配套及催化作用,形成投资合力,使经济带建设步入科学合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紧紧抓住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环节,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小城镇规划,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以路网建设引领小城镇发展,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思路和时序,加快扩大小城镇规模,提高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探索构建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多形式调动社会资源、盘活土地存量,合理安排住宅、商业、文化、市政设施等项目建设,培育内生动力,实现自我积累。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尽量靠近交通要道沿线和集镇进行集中安置,不断优化村镇体系,推进洗马、醒狮等的小城镇建设。

二、抢抓机遇、加大投资,搞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

(一)不断争取扩大项目投资。今年是“项目效益年”,我们将始终坚持抓项目不动摇,“争、拼、挤、抢”抓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盯项目,努力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和相互作用,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步伐,使更多项目具备申报立项、完善开工条件,重点规划一批投入强度大、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努力实现加快发展有大的突破。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找准症结,研究对策,加快进度。对原来有意向引进的项目抓紧落实,现在落地的项目抓紧推进建设,投产达效。完善“定期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的梯度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后劲支撑,形成良好的项目研究、储备、投产的良性循环和滚动模式,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持续领跑作用。2010年争取国家项目投资额度比上年增长50%以上,新开发储备重大项目5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以上。

(二)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按照“未经规划寸土不动,一经规划严格执行”的原则,以规划统领城市建设。加快路网续建和改造,完成龙羊立交桥主线、北环线、体育路、夹山坡城市隧道、金龙西路、三林路至县医院新址、和平巷至腾龙路等路政工程建设,完成兴龙大道经三小至北环线道路改造和三林路及污水管网改造。依托贵都高速公路建设,协调配合做好贵都高速公路龙里互通联络线调整设计工作,推进解决联络线与贵都、贵新高速公路和210国道连接问题,为莲花片区开发建设打下基础。引导房地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完成大十字、曲轴厂片区一期和火车站片区旧城改造。统筹推进行政办公区、垃圾填埋场、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和体育场馆一期等项目建设,搞好贯城河治理、城区后备供水和公园、河滨绿化建设,大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市容市貌。健全城市管理运行体系,实施机三退市和出租汽车上市,强化整脏治乱,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城市建设的投资机制,开发城市无形资产,吸引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切实落实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把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转变为城镇居民,为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改善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市场化运作力度,抓好园区道路、安置小区和集贸市场等项目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整体开发建设水平。做好谷脚园区拓展,启动水场、谷龙等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复工建设石龙沟水库,启动把场、花马冲水源点项目建设,力争窄冲水库开工,加强猴子沟水源治理保护,着力推进水务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工业发展、城市扩容与供水不足的矛盾,千方百计保证园区企业用水。积极解决重点集镇供水问题,把长距离管道送水作为高效集约用水和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的主要方式,新增解决3万群众饮用水安全。启动实施人均半亩口粮田、烟水配套、坡耕地及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围绕“185工程”相应配套“三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完成石板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工程建设。实施羊场、湾寨两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土1.29万亩。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深度挖掘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确保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好哪、谷龙、水场等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展财政以奖代补“一事一议”试点工作,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帮助群众建设家园、脱贫致富,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沼气池建设等项目,抓好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推进可持续发展。积极配合“两快”、贵阳市域铁路、长昆铁路等过境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建设厦蓉高速联络线,整合共用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借机解决大通道与县域路网连接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网络功能。创造条件实施龙里至草原、草原至高坡等公路提级改造,完成龙里至水场油路改造,争取实施谷龙至偏坡公路改造。上报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24条200公里,通村油路7条50公里,新建巴江、谷龙汽车客运站。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及路政管理,将农村公路全面纳入日常规范养护,加强公路路政巡查,治理超限运输,改善道路路况,维护路产路权。配合实施《龙里县电网2009—2013年电网规划》,进一步提高县域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四)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龙里中学扩建、中职校“申重”和民族中学、龙山中学建设步伐,力争开工建设县城第四小学。完善乡(镇)中学和中心校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11所乡(镇)初中校舍改造后续工程,实施中小学校安全项目和“三室一堂”建设。启动县城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和集中治丧点征地建设。争取县文化活动中心、县体育活动中心和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建好龙山、谷脚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和龙山镇大竹村、谷脚镇谷脚村等农村体育运动场,启动县档案馆项目建设。抓好县医院新址建设,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争取新建麻芝、羊场等乡(镇)计生服务站,组建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洗马、羊场两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实现应建村村村有卫生室。启动公检法司建设规划,积极申报技侦大楼、审判楼、司法所等项目。启动县城人民防空设施建设,新建县粮油储备库。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一)推进农业集约型增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推行“工厂化育苗、科技化生产、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突出发展蔬菜种植、肉羊养殖、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规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一体两翼”规划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壮大和品质升级,新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2个,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1.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达9.5万亩。以“185工程”为主抓手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配置,探索建立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货币量化的方式把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土地利用率。规划建设万元田0.37万亩、八千元田0.73万亩、五千元田1.1万亩。发挥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作用,巩固做强烟草产业,收购烟叶3.07万担,力争担均价比上年增加20—30元。继续抓好优质肉羊产业带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项目支撑、技术培训等方式,力争在疫病防控、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建设、良种推广、耕地种草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使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村规模经济,促进农产品规模经营。加大新型适用农机具普及力度,使农业机械总动力拥有量达10万千瓦时以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抓好生姜、刺梨、茶叶等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建设,支持“龙哩邓氏”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干部职工“双带”创办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服务实体,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市场适应能力。以建立健全“红盾护农”机制为重点深化“一会两站”建设,解决农村消费者投诉难、申诉难、维权难的实际问题。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好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二)促进工业经济总量壮大和结构优化。龙里的非公有制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体,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放。立足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策划包装和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壮大后续产业。着力于建材、机械、装备、医药等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资源整合。着力于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促进现有企业的恢复性增长。做好恒力源林板加工、众汇不锈钢、正方外墙门窗等22家已签约新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推进红狮、乾方源、四力、建工等生产性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产达效。按照绿色工业化的要求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结构调整,强化能耗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运行机制,进一步淘汰少数行业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转变发展和增长模式。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抓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通过融资担保贷款、申报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好基础建设、行业管理、从业培训和产品促销,壮大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产业群。不断改善配套服务设施,新建四星级宾馆1家以上。依托生态、气候、区位等优势,巩固提高“十里刺梨沟”乡村旅游品牌,举办一系列特色节庆活动,加快生态游、休闲游、近郊游、自驾游和乡村游的发展。有条件的乡(镇)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创建1至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以上。引导和扶持交通运输、金融、住房、餐饮、商业贸易等行业加快发展。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搞好农村集贸市场、物流节点建设,发挥供销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继续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不断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试点工程,确保4月中旬完成首批3496户危房改造。建成城市廉租房第三期384套和经济适用房120套,租售并举搞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努力解决贫困失地农民问题,积极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劳动监察和仲裁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劳动就业保障条件。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规范基金管理使用,不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受益面。建立制度完善、标准合理、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的城乡低保工作格局,将农村低保测算标准提高到1200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农村扶贫开发解决0.25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落实国家助学政策,扩大助学贷款受益面。推进“减、防、抗、救”并重的灾害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认真做好老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做好“双拥”工作,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二)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巩固“两基”成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逐步消除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在三元镇、草原乡设立独立的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级中学,确保中职校进入全国重点行列。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申报创办省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计生、法律“五下乡”活动。建设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家园,推广实施农村调频广播建设,全面完成1.5万套“村村通”广播电视惠民工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办好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和城乡各类文体活动。开展第二轮《龙里县志》分纂和《龙里年鉴》编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70%以上,行业监督覆盖率、持证率达100%。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防治。出台人口计生管理、考核、奖励办法,设立人口计生专项基金,整合乡(镇)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资源。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4‰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1.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2以内。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成果应用,强化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污染源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有效推进猴子沟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0.71万吨以内,化学需氧排放总量控制在0.09万吨以内。抓好森林防火、林政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绿色通道建设和城乡、景区绿化,完成营造林3万亩以上。着力推进化解林权纠纷,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责任追究机制,推行矿山生态保证金制度。

(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业和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力量建设,抓好车站、商场、学校、娱乐场所等公共安全隐患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下移重心,前移关口,深化平安创建,积极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各种专项行动,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确保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创建规范化基层司法所,推行乡(镇)村“庭式”调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初信初访的调处力度,把群众的诉求化解在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之前。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密切关注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矛盾纠纷隐患触点和燃点,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防止各类矛盾叠加升级。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抓好农资、粮食、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物价稳定。

(五)重视解决工程性民生问题。按照“保障建设与关注民生并重”的原则,积极支持配合“两快”、贵阳市域铁路和长昆铁路等过境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妥善解决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民生问题,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科学统筹城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失地农民安置,抓好龙羊立交桥、火车站广场、半边街拆迁安置和石头寨、东关坡、张家湾等安置区建设,开展鱼洞峡水库、脚渡河电站移民工作,积极引导重点工程项目征拆农户向城镇转移。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一)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牢固树立执行和落实就是生命力的理念,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和方法,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管理,全面提高公务员和部门、乡(镇)的执行能力和水平,做到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从善谋全局、找准定位上增强执行力;从执政为民、依法行政上保障执行力;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上铸造执行力;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上提升执行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班子领导及部门包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集团承包和项目目标管理奖惩机制,继续推行“进千村万户、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促和谐发展”和“为民代理代办”制度,通过问效、问绩、问责等方式鞭策后进,激励广大干部投身实践、深入一线、干在实处。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责体系,认真履行政府各项职能,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延伸到政府各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正副职领导,力争服务到每一户企业。按照提前介入、联合审查、特事特办、限时办结的要求,认真解决程序多、手续繁、效率低、时间长和供地难、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县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管理中心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切实做好职能转换、人员定岗和工作交接等工作,处理好改革与日常工作的关系,确保新的机构尽快运转,防止工作断档。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的培训质量,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公务员。

(二)切实营造和维护项目建设环境。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积极营造和维护宽松、稳定、顺捷、和谐的项目建设环境。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更好地处理干群关系、民企关系、民族关系、周边关系、上下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民众力量、外部力量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我县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消化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加强宣传引导,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引导群众深刻认识跨越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长远途径在于推进城市化建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争取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三)切实加强廉政善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监察的效能。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非税收入管理等改革。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上,用在加快建设和发展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解决对工作久拖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及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等问题,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今日的龙里已经站在争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携手同心、开拓进取、干在实处,为龙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再作贡献、再立新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