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88_彩88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彩88_彩88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00014349/2019-248864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3-05-29 00:00:00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龙 里 县 人 民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8日在龙里县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龙里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  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对“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提出建议,请连同《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县遭受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特大旱灾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超额完成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为“十二五”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30.58亿元,是2005年14.77亿元的2.07倍,五年平均增长12.65%;人均GDP达13905元,是2005年7107元的1.96倍;财政总收入3.65亿元,是2005年1.72亿元的2.12倍,年均增长16.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年均增长24.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45亿元,年均增长55.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是2005年1.9亿元的2.41倍,年均增长19.5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81亿元,是2005年4.54亿元的2.38倍,年均增长18.93%;农民人均纯收入3933元,是2005年2028元的1.94倍,净增1905元,年均增长9.5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75亿元、13.25亿元,是2005年的3.81倍、7.75倍,年均增长30.67%、50.61%。年末户籍总人口控制在22.1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五项指标提前一年于2009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规划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取得重大进展

    (一)规划先行,对县域发展进一步定位。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量力而行,科学定位,超前部署”的原则,投入1500多万元高起点编制完成《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贵龙城市经济带总体规划》、《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龙里工业园区扩区规划》以及一批重点城镇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强化规划指导城镇建设,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贵龙城市经济带规划取得重大进展。贵龙城市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得到了省、州及贵阳市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作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9年11月5日,贵龙城市经济带与龙里县城的联体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贵龙城市主干道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2010年11月22日,省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贵龙城市主干道项目。贵龙纵向主干道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初稿编制。全面展开规划区资源盘点、项目策划、包装及招商推荐工作。2010年以来,先后有60多家企业到我县实地踏勘考察洽谈。与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贵龙城市经济带开发公司,对经济带区域内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开展经济带详细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投资150亿元的中铁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已签约落户贵龙城市经济带。

    二、坚持项目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抢抓政策机遇,强化招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狠抓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37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农业农村项目43个,完成投资1.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完成投资4.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35个,完成投资1.4亿元;其他项目41个,完成投资2.5亿元。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项目56个,项目总投资12350.6万元。中央预算内项目96个,项目总投资19449.61万元。黔桂铁路扩能改造、贵广快速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我县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达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9.9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15.8亿元的5.54倍。

    (二)实施创建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投入各类资金7.2亿元,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率由“十五”期末的24%上升到34%,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成就显著,积极开展贵新联络线、北环线、体育路、三林路、环南路、兴龙路经三小至北环线道路、龙羊立交桥等重大“瓶颈”道桥的兴建,完成新改扩建道路20.76公里,建成环南路、城市污水处理和教师新村农贸市场,即将完工的贯城河治理一期项目和大十字片区、曲轴厂片区、环南路片区等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项目,改造搬迁城区污染环境企业,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市容市貌和主要集镇容貌明显改观。开工建设天佳花园、锦绣龙山、中兴嘉园等22个房开项目。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5.6亿元,商品房施工建筑面积49.54万平方米,销售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16.3平方米增加到23.l平方米。公共绿地五年增加了6000多平方米。

(三)扩大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统筹安排工业园区道路、供水、卫生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投入4920万元完成青杠山至山王庙园区道路工程、千家卡路口改造、垃圾转运站、红狮水泥厂进厂道路、水农桥续建工程。建成园区客车站和卫生院。投资1350万元建设园区供水工程。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投入373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9.44万人饮水安全;投资12775.88万元实施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石板滩、小冲、摆绒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水场、谷龙、羊场片区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面0.6万亩,完成县城区、三元等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投资8605万元建设农村交通,完成油路铺筑121公里,新建、改建四级通村公路435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780公里。实施教育基建项目工程101个,投入资金6050万元;卫生、计生项目投入资金5188万元。办理人防工程建设许可面积6689.7平方米。

    三、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后劲不断增强

(一)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引导企业自身扩能技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全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十一五”期间引进长通集团、红狮水泥、恒力源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落户,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23家,其中,规模企业21家,形成以医药、冶金、建材为主导的三大支柱产业。先后关闭了贵州正大、龙里里峰水泥厂、化工厂、沉钙厂、龙里铁厂等一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空间,工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7.6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4.14亿元,年均增长20.22%;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4%。

(二)突出强农惠农,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按照“一体两翼”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以“185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商品蔬菜,有效地推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共创办“185工程”6.5万亩,示范面积5.36万亩,产值达1.8亿元。首创“一会两站”促进了放心农资稳占农村市场,支持农民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龙鲤羊场大米”、“茶香刺藜”、“农三元酥李”等农产品商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了105.3万亩林地的林权证21828本。201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0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9.57万吨,比2005年增长16.99%,年均增长3.19%。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畜禽养殖场(小区)193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7453吨;禽蛋产量达780吨;畜牧业产值达3.06亿元,比2005年增长120%。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烟草农业,2010年收购烤烟3.6万余担,烟农种烟收入2745.9万元,种烟收入比2005年增加1329万元,年均增长18.8%。

(三)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活力增强。以龙山镇为主体的城镇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城镇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26万人,注册资金11.6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55倍、2.21倍。实施了王榜布依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孔雀布依风情园规划建设。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AAA级旅游风景区。“十一五”时期接待游客339.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2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加2.68亿元。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6920,与2005年的147016相比,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的第三产业上升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

四、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保增长、保民生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2008年,面对百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全县干群一心,积极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实现了物价稳定、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凝冻期间发放棉衣棉被3140件(床)、救济粮7.9万公斤;兑现城乡低保金473.98万元;发放救济粮14万公斤帮助受灾群众度过春荒;实行分片限价供应,保障群众生活用煤;加大市场监管,动用150吨县级储备粮,稳定了粮、油、肉等重要商品价格。投入330.7万元完成525户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争取到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2028.4l万元。

2009年,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在全州率先利用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等方式搭建融资平台,为12家企业融资担保贷款3509万元,为10家企业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和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强势。

2010年,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共投入5万余人、资金1208.8万元、机具314台(套)、运水车辆82台开展抗旱,累计为缺水严重的76个村268个村民组送水1.78万吨,新建县城应急补水工程3个,日增补水能力达7000吨,新增建成乡(镇)应急补水23处,完成临时人工打井29眼,新建“五小工程”67处,缓解10.51万人、3.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旱地浇灌和保苗需要。投资近40万元改善工业园区供水设施并为企业送水1.1万余吨。

    五、全力改善民生,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惠及民生投入,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10人次,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2人次,安置零就业家庭75户,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9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养老保险、医疗、工伤、失业参保人数由“十五”期末的6339人、6800人、3495人、5496人,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9024人、24359人、7128人、5632人,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263人。认真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作,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建成廉租房216套,建设经济适用房120套,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26户,实现“整县推进”;结合危房改造项目,我县投入799.68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改善了1364户农户住房条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投入646.5万元实施扶贫开发,20550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发放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262万元,做到“应补尽补”。进一步健全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截至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农村。

(二)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设立了教育、文化、卫生等专项基金,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两基”顺利通过“国检”。2008年以来,高考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双超州下达的指标。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班)率、普通高考录取率由2005年的36%和50.9%分别提高到2010年的51.2%和72.4%。龙里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完成13个乡(镇)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招考教师247人,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8700人,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达403人。启动建设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1个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59个村级服务点、53个“农家书屋”、15550套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以“龙跃黔中”为主题的广场文体活动欣欣向荣,大型舞蹈诗《苗山·苗寨·人》获全州文艺调演金奖。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建成11个文物保护单位,完成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改、扩建4个乡(镇)卫生院,新建143个村卫生室,达到应建行政村村卫生室的100%。建成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和县疾控中心办公用房,启动县医院新址建设项目。

(三)人口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增强。完成4个乡(镇)中心计生服务站和妇幼保健中心项目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后续产业经果林种植0.69万亩。实施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建设6.19万亩,义务植树55万株,四旁植树83万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94%,比2005年增加3.6个百分点。出台《龙里县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启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创建州级“绿色学校”3所。加强环境执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00吨和7100吨指标范围内。强化企业节能降耗,完成特种合金精炼炉改造等技改项目,规模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下降了6.56%,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

    (四)平安文明创建效果显著。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排查矛盾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龙里”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提高了村干部待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目标,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平安龙里”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建成县城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加强接边地区的综治联防;妥善处置林权纠纷;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和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稳定城乡市场。完成了360辆机动三轮车重组置换,60辆城市出租车顺利上市运营。进入省、州“平安建设先进县”行列。

    六、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并修订完善《龙里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营造推进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加强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政府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二)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逐步完善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进入黔南州“双拥模范县”行列。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整脏治乱”、“满意在龙里”等活动有效开展,推动城市框架扩张和品位提升。

    (三)政务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推行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建立行政绩效考评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积极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启动“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管”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构建高效、廉洁、公开、便民行政审批新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加强政务督办,提高按时办结率。

    (四)廉政效能建设有效加强。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强化资金绩效监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有效防范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廉政效能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五)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增强。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逐步推进,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先后启动涉及自然灾害、电力安全、重大动物疫情等6个应急预案,生猪蓝耳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和凝冻灾害、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防控和处置。

    各位代表!

   ; 物换星移五载去,发展历程鼓人心。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三个百年不遇”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坚持在困境中寻求突破,敢想事、多谋事,强力推、超常干,破解了一些制约因素和发展难题;我们坚持在危机中抢机遇,抓招商、快包装,强争取、拼进度,保持协调持续的发展势头;我们坚持在全局中突出重点,抓项目、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办成了一些大事,办好了一些喜事,办妥了一些难事,各项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顽强拼搏、辛勤劳动、克难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向长年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关注、支持龙里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

    砥砺峥嵘岁月,洗礼危机困境,经验弥足珍贵。“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实践启示我们:

    第一,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推进龙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深入对县情再认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我们始终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放眼未来,起步脚下,凭着跨越争先的胆识,竞创大业的气魄,奋发有为的激情,与强的比,向高的攀,和快的赛,摆脱落后,赶超先进。

    第二,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限制,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借力发展。越是形势严峻,困难落后,越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趋利避害,特色取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决策跨越发展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地走城市经济带动战略发展之路,以规划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开放开明,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破“空”排“难”,苦干实干巧干;必须坚定不移地抓投入、抓招商、上项目,借助外力外部资本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发展境界和层次。

    第三,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凝聚民心、合力攻坚。发展的征程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艰险无数。我们必须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汲取一切真知灼见,聚万众之心,集全民之智,汇各方之力,以坚如磐石的发展合力,突破瓶颈,逾越障碍,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第四,面对民生,必须牢记宗旨,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越是困难时候,越要下力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改善民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第五,面对纷繁重任,必须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面对重任,广大干部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必须脚踏实地抓落实,雷厉风行干事业;必须敢于接触矛盾,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担当负责,谋大事,抓重点,解难题。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办,办之能成,高效率、快节奏、强力推,把决策变成实践,把任务变成行动,把蓝图化为现实,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落实水平,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各位代表!

    成绩令人振奋,压力使人清醒。成绩属于过去,我们要对当前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县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质量不高,我们面临着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二是我县虽然是以工业为主的县域经济,但工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弱。三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缺失仍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四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与贵阳中心城区及黔中其他县(市)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滞后,科技支撑能力弱,人才匮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六是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新旧矛盾交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

“十二五”时期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县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实践城市经济带动战略、着力解决各类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全面提高发展水平、实现龙里在区域经济中强势崛起的攻坚期。

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第一,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龙里置于全新的路网格局,交通大跨越带来的“同城效应”、“同省效应”,将有力推动龙里与贵阳、广州、重庆、成都等一、二线大城市经济对接、资源共享和功能分工,特别是黔中经济区建设的启动,为龙里谋划区域经济中的更高位势创造了条件。第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发展。第三,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企业加速扩张,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有利于我们争取中央支持、借助外力加速发展。第四,全省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将使基础条件改善,内生动力增强,有利于我们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前进趋势加速发展。第五,近年来我县基础设施改善和快速发展为后段跨越积蓄了后劲。但同时,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小。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全国呈现出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迅速崛起、西部竞相开发的格局,纵向比我们的发展明显加快,横向比多数省区县的发展速度更快。进入“十二五”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将在前十年蓄积能量的基础上继续加速,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周边县(市)也在加快发展。不发展、慢发展,低水平、低质量的发展,都将有被淘汰的危险。我们的任务是:既要在量上“补课”,迅速增加经济总量,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城市化率,又要在质上用功,快中求好。我们的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中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要几步并作一步走。抓当前,顾长远,力争连上几个台阶,这是一种目标定位,更是一种政治责任。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951”发展格局要求,紧紧围绕城市经济带动战略这条主线,以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农业现代化战略,强力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加快实现“四大突破”,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的区域影响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2015年达11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以上,力争突破3.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6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8亿元,年均增长33%以上;财政总收入9.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40亿元,年均增长66%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5%和30%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把龙里建设成为贵阳东部城市拓展区、新兴产业基地和物流商贸基地,黔中城市群的特色卫星城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

一、坚持不懈地推进城镇经济带动战略,强力推进贵龙经济带建设

大力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与贵阳市同城化,努力把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成为黔中城市群的城市新区和经济增长极,作为带动支撑全县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贵龙城市经济带的重要推手,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和编制,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既要面向央企招大商,抓好大项目引领拉动,又要面向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招好商,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中小企业。积极招引财税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环境影响小、就业率高的大项目。力争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到位资金达300亿元以上。二是加快贵龙城市经济带路网建设,建成“一横一纵”城市一级主干道并投入运营,不断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三是加快贵龙城市经济带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强化商贸、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四是加快推进县城中心区新干道、县城西区和莲花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形成与城市经济带的连片开发和一体化发展。五是调整优化城镇发展布局,重点培育发展醒狮、水场、洗马、羊场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建制乡(镇)。加快形成以贵龙城市经济带为龙头、重点城镇为支撑、小城镇为网络节点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构建以贵龙城市经济带和县城为核心,以谷脚、醒狮、洗马、水场等区域中心城镇为支撑,羊场、湾寨等建制乡(镇)为节点的“双核、四心、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力争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以上;开发贵龙城市经济带城市新区20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以上。六是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对贵龙城市经济带开发建设的统一管理,积极探索与贵阳、黔中城市群的县(市)共建聚集区的合作机制,在共建共赢中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和加速城镇化进程。

二、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县将迎来抓投资、抓项目、促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我县加快基础设施改善的重要时期。一是强化项目滚动储备。结合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收集、整合、提升、策划各行业各领域项目,建立龙里县“十二五”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共计182项,预期投资1009.7亿元。二是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重要工业基地和旅游区连接公路建设,改造提升谷脚产业聚集区路网、新建与龙山产业聚集区的连接道路;改扩建龙里大草原、猴子沟等主要风景区旅游公路以及改善乡村特色旅游点公路建设;加快通乡、通村油路和水泥路改造,全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乡(镇)汽车运输站场建设,65%以上行政村通客车。到2015年,我县“二纵五横二连线”主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68公里,等级公路达430公里以上,实现全部乡(镇)通油路和7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三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水利工程,完成14个乡(镇)及县城重点饮用水源地保障建设,重点解决6.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9座水库除险加固,基本消除水库病险;全面完成窄冲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大竹、猴子沟、龙滩、把场、枧槽冲、歪寨等一批骨干中小型水库建设。完成五子登科、叫水冲水库的前期工作。实施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平方公里。力争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镇供水和农村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城镇供水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建制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四是建成覆盖城乡的电网和通信网。建成电信综合大楼,完善配套设施新建3G基站传输线路720公里。加快农村通信服务发展,建设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和工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与贵阳中心城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与一体化,全县信息化超过黔中经济区平均水平。加快城乡电网拓展改造,提高农村电网覆盖面,保障供电安全,重点规划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变电站和20平方公里电网、县城新区电网、“一园三区”北变电站和哨堡变电站,新建或扩容一批农村变电站。

三、实施工业强县,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6920调整为5603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力争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优强企业。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施“3513工程”,培育发展3个以上10亿元企业,5个以上5亿元企业,10个以上1亿元企业,30个以上5000万元企业。一依托龙里工业“一园三区”格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建设年产2000组高速铁路道岔生产基地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加工制造龙头企业,带动龙里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发展。努力培育产业结构合理、产品技术先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西部绿色制造业之都。二是加强中药、苗药新产品开发,积极支持弘康、柏强等企业上市。以神奇药业为龙头,整合提升企业规模、品牌和研发制造水平,努力创建贵州医药旗舰级企业集团,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拉动、辐射作用和品牌效应,打造以医药制造为中心的新型产业集群。加快西南民族医药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逐步形成西南地区中药材集散地。三是大力引进、开发现代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工艺,努力把绿色食品工业发展成为后续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啤酒为龙头的特色食品工业。完成神奇啤酒重组扩能35万吨,扶持邓氏辣子鸡、刺藜和肉羊加工等一批单个产值上亿元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业。四是加快发展以水泥、化学(新型)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建材工业。重点推进龙里红狮水泥二期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项目、贵州恒力源年产350万立方米强化木地板及6万套板材家具等项目建设。五是积极引导铁合金行业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推广铁合金精炼技术,加快推进铁合金生产企业向精加工方向转型发展。六是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建成龙里草原风力发电项目。

(二)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一是以县城和贵龙城市经济带为核心,龙里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重点,连接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聚集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调整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一带一园三区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全面推进龙里工业园区建设,巩固提高谷脚产业聚集区和加快建设龙山产业集聚区,将龙里工业园区扩大到82平方公里以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实现“七通一平”。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步伐,依托交通区位等资源优势,提升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努力把龙里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黔中经济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示范区。三是围绕发展环贵阳工业产业带,规划建设水场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及相关配套产业,配套建设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西南汽车配件交易市场。规划建设谷脚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以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轻工业,配套建设占地5万平方米的农资及农产品配送交易中心。加快规划建设龙山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物流、食品、加工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形成龙里围绕贵阳的“多点”工业组团发展格局。

    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递增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达2家以上、州级10家、县级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100个以上,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以上。一是继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解决农村16.2万人饮水安全,推进农村人口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工程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2.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油料作物面积6万亩,产量达到0.72万吨;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产量达到5万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54亿元以上。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每年投入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400万元的资金,大力推进为期五年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实施“185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形成全县“三区、六基地”的农业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培育邓氏辣子鸡、刺藜和肉羊加工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不断提高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化和耕作机械化水平。五是积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林下鸡、优质肉羊为主体的特色养殖。到201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畜牧养殖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六是加大农业招商。大力引进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工程”,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覆盖率。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营销组织,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博览会,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七是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500人。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区域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

到201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5%以上;力争建成5个AAA级以上精品景区。一是加快龙里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重点建设中铁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贵州龙里欢乐水世界、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度假区、龙里苗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力争建设龙里老龄度假基地。加快猴子沟省级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强化龙里大草原景区建设和保护,提升生态旅游开发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龙里生态园,积极开发建设莲花河、三元河、湾滩河等景区景点。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建设示范工程,在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打造农业观光景点。二是加强重点旅游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龙里县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2座五星级、3座四星级和5座三星级旅游酒店。三是进一步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故居、佛教文化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旅游专业艺术演出团队,提升龙里旅游文化品牌。四是重点规划建设龙里现代物流园区和龙里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建设500万吨铁路货运站。五是支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金融体系。支持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增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能力。六是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网点建设,加快规划建设西部新城区商贸流通聚集区,逐步形成“两圈、一带、多点”的商品流通体系。七是重点推进县城与西部新城区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努力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推动县城向西扩展,逐步形成贵阳东部新区,实现与贵阳市同城化发展。八是按照《黔南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龙里为中心,重点围绕贵阳市及珠三角休闲避暑、休闲娱乐市场,大力开发都市型休闲娱乐产品,努力把龙里打造成为贵阳东北部重要的休闲度假产业聚集区,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民生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及管理体制。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引导,积极探索新的产业转移就业平台。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实际增长10%和16%,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建设爱晚中心、综合性社会福利院、龙凤园、乡(镇)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14个乡(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县级劳动保障平台等项目。继续加强以城镇廉租房建设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792套、经济适用房264套、公共租赁房264套。建立健全教育、医疗等救助制度,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贫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煤矿、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继续加强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健全公共应急体系,增强处置重大事件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七、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城乡和谐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实现幼儿园毛入园率达60%,入班率达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3%。改扩建和新建各类中小学35所,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龙里中学扩建,规划新建龙里二中、城关四小和龙里第三幼儿园,恢复龙里民族完全中学高中招生,在龙里北部和南部各选择一所有条件的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积极稳妥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县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2015年,全县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的生产技术,各类人才总量增加到2.25万人,培养和引进100个高层次人才,培训各类人才5万人次。积极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加强重大疾病、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卫生监测能力。加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中心乡(镇)卫生院达一级甲等标准。建设县体育场、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力争县图书馆达到文化部二级标准,县档案馆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9%,电视覆盖率达100%。完成159个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完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统计工作的决策参谋作用。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气象观测站搬迁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统筹人口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严格按照创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进入全州计生先进县行列,推进龙里人口计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林业产业项目、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项目。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强三元河、湾滩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高标准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实施县城能源改造和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32.33平方公里。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重点污染源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8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全县1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达8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0%以上,重点城镇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80%以上。着力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确保全县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水平达到国家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县深入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五年,是充满希望、大可作为的五年。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

2011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五年看首年,起步之年至关重要!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37.9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4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同比增长200%;财政总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21.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3.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总产量9.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533元,同比增长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7.18亿元、17.23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9‰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规模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4.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项目、求突破,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加速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进程。今年是项目建设年,更是续建项目扫尾年,新上项目开工年。一是抓好省、州重点项目的实施。年内,开工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城市主干道、谷脚产业聚集区至贵新高速联络线、贵新高速公路王关匝道口项目、中铁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窄冲水库、高速道岔生产基地、欢乐水世界、体育活动中心、风力发电等省、州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超前做好贵龙城市经济带区域内道路、电力、通讯、煤气、城市公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扎实推进拆迁安置区建设。开工建设龙里至草原公路、千家卡至岩后公路大修改造工程。二是抓好续建和新建项目的实施。完成龙羊立交桥、贵新高速公路和厦蓉公路联络线、贯城河治理、夹山坡隧道、金龙西路、正大至县医院新址、纬一线、谷龙至偏坡油路改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经济适用房、行政办公楼大会议室等工程。三是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龙城国际广场、莱茵堡、利恒步行街等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资9亿元以上。四是抓好行政办公楼、龙里中学扩建、龙里二中教学楼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水堤阁河滨景观、东门河治理、贵新高速和厦蓉高速沿线村庄整治等项目。五是完成县城西区污水主干管网、县城关四小、第三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六是新开发储备重大项目l00个以上,建好重大项目储备库。

(二)抓园区、促发展,加快发展优势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完善“一园三区”规划,扩大园区规模。在龙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规划完善谷脚产业聚集区、龙山产业聚集区,规划建立水场产业聚集区,将“一园三区”总规划面积从6.8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二是加快“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完善园区硬件设施配套。结合产业分区,完善园区水、电、路等设施,启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完善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三是加大园区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确保中材环保、正方门窗、顺景实业、鸿申建材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精心包装好对外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央企招商,强化招商考核。认真落实对企业的精细化服务要求,继续抓好“一厂一策”工作。确保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6家,达到27家,力争实现新增销售额10亿元以上。确保黔南州林产工业园区、裕豪铝合金制品生产线、金利诚金属制品生产线等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重点抓好在北京恳谈会上签定的总投资155亿元的2个央企投资项目。抓好2010年省、州级招商活动的落实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竣)工率。利用2010年央企招商积累的资源继续加强与央企、大型国有企业的对接联系。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实行领导挂牌联系。积极争取华润35万吨啤酒生产线、中铁山海关集团高速铁路道岔基地、巨力集团40万吨高白玻璃瓶生产线、科飞集团高速铁路构件生产线等项目签约开工。五是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探索工业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成立基础设施、水利投资、工业投资公司,引进发展担保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为重大、重点招商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搭建绿色通道。

(三)抓“三农”、促增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总量增大、产业增强、农民增收”目标,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深入实施“185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1%以上,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9万吨,打造精细蔬菜产业基地面积4万亩,改造、新建连片优质茶园100亩以上,“185工程”建设面积达4.8万亩以上。重点打造龙山镇余下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龙山镇农产品加工园,支持邓氏辣子鸡加工突破千万元,帮助刺藜和肉羊加工项目上马,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促进农产品流通,形成农产品加工园。抓好醒狮镇把关标准化养羊场示范点、湾寨乡标准化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抓好羊场、湾寨5000亩供粤、港蔬菜基地;哪、醒狮、谷脚、谷龙1万只养羊示范带;洗马镇1000亩蔬菜基地;巴江乡8万羽绿壳蛋鸡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000亩。重点扶持、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招引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新增县级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0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五小工程”、防洪工程、病险水库治理、中小河流域治理和骨干水源工程项目。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促进农村民主和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抓统筹、促和谐,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民生工作,统筹解决就业再就业、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育引进力度,强化人才跟踪培养,启动“人才公寓”建设,新招聘人才149人。抓好教育规划、资源整合、教学管理,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里中学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龙里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工作,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力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继续深入抓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指标范围以内。建成廉租房三期384套,四期480套完成总工程量的60%,经济适用房120套。多途径、多渠道新增就业岗位1600个,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做好失地农民引导就业工作。加强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完成5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实现农家书屋村级覆盖率达69.2%;建设广播电台和乡(镇)音频工作站;推进有线电视县乡联网改造和数字整体转换工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继续深化平安文明创建,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心,建立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双降”目标。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打击行动”, 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绝不手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扎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毫不懈怠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确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

围绕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扎实推进“三个建设年”活动,着力打造依法高效、勤政廉政、务实为民的行政团队,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进行合法性、可行性论证;对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严肃查处政令梗阻、推诿扯皮等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提速提效的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效果,干出水平。

改进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扎实推进“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作风,带出全县上下干事创业、赶超进位、奋勇争先的良好风气。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努力使思想认识有新飞跃,体制机制有新创造,工作作风、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新提升。

合力攻坚,共同谋求发展。现在,全省上下同心同德,群情振奋,进入了一个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好时期,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共同营造舒心共事、同心谋事、合力干事的良好政务环境。把我们全部的智慧、心血、汗水,都用在工作上,用在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与全县人民一起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合力攻坚。

改善民生,强化廉政建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理念,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发展无止境,奋斗正其时。身处百舸争流的发展时代,站在不进则退的历史潮头,唯有奋勇前进,方能不负重托。让我们高举“团结、发展、奋斗”三面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实干巧干苦干,开拓进取,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LETTER-SPACING: 0pt; COLOR: rgb(0,0,0); FONT-SIZE: 16pt; mso-spacerun: 'yes'">调整优化城镇发展布局,重点培育发展醒狮、水场、洗马、羊场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建制乡(镇)。加快形成以贵龙城市经济带为龙头、重点城镇为支撑、小城镇为网络节点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构建以贵龙城市经济带和县城为核心,以谷脚、醒狮、洗马、水场等区域中心城镇为支撑,羊场、湾寨等建制乡(镇)为节点的“双核、四心、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力争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以上;开发贵龙城市经济带城市新区20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以上。六是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对贵龙城市经济带开发建设的统一管理,积极探索与贵阳、黔中城市群的县(市)共建聚集区的合作机制,在共建共赢中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和加速城镇化进程。

二、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县将迎来抓投资、抓项目、促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我县加快基础设施改善的重要时期。一是强化项目滚动储备。结合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收集、整合、提升、策划各行业各领域项目,建立龙里县“十二五”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共计182项,预期投资1009.7亿元。二是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重要工业基地和旅游区连接公路建设,改造提升谷脚产业聚集区路网、新建与龙山产业聚集区的连接道路;改扩建龙里大草原、猴子沟等主要风景区旅游公路以及改善乡村特色旅游点公路建设;加快通乡、通村油路和水泥路改造,全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乡(镇)汽车运输站场建设,65%以上行政村通客车。到2015年,我县“二纵五横二连线”主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68公里,等级公路达430公里以上,实现全部乡(镇)通油路和7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三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水利工程,完成14个乡(镇)及县城重点饮用水源地保障建设,重点解决6.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9座水库除险加固,基本消除水库病险;全面完成窄冲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大竹、猴子沟、龙滩、把场、枧槽冲、歪寨等一批骨干中小型水库建设。完成五子登科、叫水冲水库的前期工作。实施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平方公里。力争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镇供水和农村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城镇供水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建制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四是建成覆盖城乡的电网和通信网。建成电信综合大楼,完善配套设施新建3G基站传输线路720公里。加快农村通信服务发展,建设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和工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与贵阳中心城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与一体化,全县信息化超过黔中经济区平均水平。加快城乡电网拓展改造,提高农村电网覆盖面,保障供电安全,重点规划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变电站和20平方公里电网、县城新区电网、“一园三区”北变电站和哨堡变电站,新建或扩容一批农村变电站。

三、实施工业强县,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6920调整为5603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力争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优强企业。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施“3513工程”,培育发展3个以上10亿元企业,5个以上5亿元企业,10个以上1亿元企业,30个以上5000万元企业。一依托龙里工业“一园三区”格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建设年产2000组高速铁路道岔生产基地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加工制造龙头企业,带动龙里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发展。努力培育产业结构合理、产品技术先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西部绿色制造业之都。二是加强中药、苗药新产品开发,积极支持弘康、柏强等企业上市。以神奇药业为龙头,整合提升企业规模、品牌和研发制造水平,努力创建贵州医药旗舰级企业集团,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拉动、辐射作用和品牌效应,打造以医药制造为中心的新型产业集群。加快西南民族医药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逐步形成西南地区中药材集散地。三是大力引进、开发现代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工艺,努力把绿色食品工业发展成为后续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啤酒为龙头的特色食品工业。完成神奇啤酒重组扩能35万吨,扶持邓氏辣子鸡、刺藜和肉羊加工等一批单个产值上亿元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业。四是加快发展以水泥、化学(新型)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建材工业。重点推进龙里红狮水泥二期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项目、贵州恒力源年产350万立方米强化木地板及6万套板材家具等项目建设。五是积极引导铁合金行业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推广铁合金精炼技术,加快推进铁合金生产企业向精加工方向转型发展。六是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建成龙里草原风力发电项目。

(二)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一是以县城和贵龙城市经济带为核心,龙里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重点,连接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聚集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调整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一带一园三区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全面推进龙里工业园区建设,巩固提高谷脚产业聚集区和加快建设龙山产业集聚区,将龙里工业园区扩大到82平方公里以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实现“七通一平”。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步伐,依托交通区位等资源优势,提升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努力把龙里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黔中经济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示范区。三是围绕发展环贵阳工业产业带,规划建设水场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及相关配套产业,配套建设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西南汽车配件交易市场。规划建设谷脚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以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轻工业,配套建设占地5万平方米的农资及农产品配送交易中心。加快规划建设龙山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物流、食品、加工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形成龙里围绕贵阳的“多点”工业组团发展格局。

    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递增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达2家以上、州级10家、县级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100个以上,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以上。一是继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解决农村16.2万人饮水安全,推进农村人口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工程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2.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油料作物面积6万亩,产量达到0.72万吨;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产量达到5万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54亿元以上。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每年投入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400万元的资金,大力推进为期五年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实施“185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形成全县“三区、六基地”的农业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培育邓氏辣子鸡、刺藜和肉羊加工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不断提高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化和耕作机械化水平。五是积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林下鸡、优质肉羊为主体的特色养殖。到201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畜牧养殖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六是加大农业招商。大力引进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工程”,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覆盖率。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营销组织,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博览会,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七是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500人。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区域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

到201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5%以上;力争建成5个AAA级以上精品景区。一是加快龙里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重点建设中铁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贵州龙里欢乐水世界、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度假区、龙里苗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力争建设龙里老龄度假基地。加快猴子沟省级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强化龙里大草原景区建设和保护,提升生态旅游开发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龙里生态园,积极开发建设莲花河、三元河、湾滩河等景区景点。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建设示范工程,在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打造农业观光景点。二是加强重点旅游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龙里县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2座五星级、3座四星级和5座三星级旅游酒店。三是进一步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故居、佛教文化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旅游专业艺术演出团队,提升龙里旅游文化品牌。四是重点规划建设龙里现代物流园区和龙里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建设500万吨铁路货运站。五是支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金融体系。支持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增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能力。六是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网点建设,加快规划建设西部新城区商贸流通聚集区,逐步形成“两圈、一带、多点”的商品流通体系。七是重点推进县城与西部新城区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努力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推动县城向西扩展,逐步形成贵阳东部新区,实现与贵阳市同城化发展。八是按照《黔南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龙里为中心,重点围绕贵阳市及珠三角休闲避暑、休闲娱乐市场,大力开发都市型休闲娱乐产品,努力把龙里打造成为贵阳东北部重要的休闲度假产业聚集区,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民生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及管理体制。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引导,积极探索新的产业转移就业平台。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实际增长10%和16%,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建设爱晚中心、综合性社会福利院、龙凤园、乡(镇)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14个乡(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县级劳动保障平台等项目。继续加强以城镇廉租房建设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792套、经济适用房264套、公共租赁房264套。建立健全教育、医疗等救助制度,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贫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煤矿、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继续加强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健全公共应急体系,增强处置重大事件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七、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城乡和谐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实现幼儿园毛入园率达60%,入班率达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3%。改扩建和新建各类中小学35所,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龙里中学扩建,规划新建龙里二中、城关四小和龙里第三幼儿园,恢复龙里民族完全中学高中招生,在龙里北部和南部各选择一所有条件的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积极稳妥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县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2015年,全县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的生产技术,各类人才总量增加到2.25万人,培养和引进100个高层次人才,培训各类人才5万人次。积极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加强重大疾病、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卫生监测能力。加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中心乡(镇)卫生院达一级甲等标准。建设县体育场、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力争县图书馆达到文化部二级标准,县档案馆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9%,电视覆盖率达100%。完成159个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完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统计工作的决策参谋作用。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气象观测站搬迁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统筹人口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严格按照创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进入全州计生先进县行列,推进龙里人口计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林业产业项目、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项目。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强三元河、湾滩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高标准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实施县城能源改造和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32.33平方公里。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重点污染源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8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全县1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达8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0%以上,重点城镇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80%以上。着力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确保全县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水平达到国家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县深入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五年,是充满希望、大可作为的五年。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

2011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五年看首年,起步之年至关重要!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37.9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4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同比增长200%;财政总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21.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3.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总产量9.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533元,同比增长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7.18亿元、17.23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9‰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规模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4.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项目、求突破,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加速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进程。今年是项目建设年,更是续建项目扫尾年,新上项目开工年。一是抓好省、州重点项目的实施。年内,开工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城市主干道、谷脚产业聚集区至贵新高速联络线、贵新高速公路王关匝道口项目、中铁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窄冲水库、高速道岔生产基地、欢乐水世界、体育活动中心、风力发电等省、州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超前做好贵龙城市经济带区域内道路、电力、通讯、煤气、城市公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扎实推进拆迁安置区建设。开工建设龙里至草原公路、千家卡至岩后公路大修改造工程。二是抓好续建和新建项目的实施。完成龙羊立交桥、贵新高速公路和厦蓉公路联络线、贯城河治理、夹山坡隧道、金龙西路、正大至县医院新址、纬一线、谷龙至偏坡油路改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经济适用房、行政办公楼大会议室等工程。三是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龙城国际广场、莱茵堡、利恒步行街等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资9亿元以上。四是抓好行政办公楼、龙里中学扩建、龙里二中教学楼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水堤阁河滨景观、东门河治理、贵新高速和厦蓉高速沿线村庄整治等项目。五是完成县城西区污水主干管网、县城关四小、第三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六是新开发储备重大项目l00个以上,建好重大项目储备库。

(二)抓园区、促发展,加快发展优势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完善“一园三区”规划,扩大园区规模。在龙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规划完善谷脚产业聚集区、龙山产业聚集区,规划建立水场产业聚集区,将“一园三区”总规划面积从6.8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二是加快“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完善园区硬件设施配套。结合产业分区,完善园区水、电、路等设施,启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完善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三是加大园区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确保中材环保、正方门窗、顺景实业、鸿申建材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精心包装好对外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央企招商,强化招商考核。认真落实对企业的精细化服务要求,继续抓好“一厂一策”工作。确保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6家,达到27家,力争实现新增销售额10亿元以上。确保黔南州林产工业园区、裕豪铝合金制品生产线、金利诚金属制品生产线等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重点抓好在北京恳谈会上签定的总投资155亿元的2个央企投资项目。抓好2010年省、州级招商活动的落实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竣)工率。利用2010年央企招商积累的资源继续加强与央企、大型国有企业的对接联系。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实行领导挂牌联系。积极争取华润35万吨啤酒生产线、中铁山海关集团高速铁路道岔基地、巨力集团40万吨高白玻璃瓶生产线、科飞集团高速铁路构件生产线等项目签约开工。五是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探索工业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成立基础设施、水利投资、工业投资公司,引进发展担保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为重大、重点招商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搭建绿色通道。

(三)抓“三农”、促增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总量增大、产业增强、农民增收”目标,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深入实施“185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1%以上,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9万吨,打造精细蔬菜产业基地面积4万亩,改造、新建连片优质茶园100亩以上,“185工程”建设面积达4.8万亩以上。重点打造龙山镇余下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龙山镇农产品加工园,支持邓氏辣子鸡加工突破千万元,帮助刺藜和肉羊加工项目上马,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促进农产品流通,形成农产品加工园。抓好醒狮镇把关标准化养羊场示范点、湾寨乡标准化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抓好羊场、湾寨5000亩供粤、港蔬菜基地;哪、醒狮、谷脚、谷龙1万只养羊示范带;洗马镇1000亩蔬菜基地;巴江乡8万羽绿壳蛋鸡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000亩。重点扶持、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招引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新增县级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0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五小工程”、防洪工程、病险水库治理、中小河流域治理和骨干水源工程项目。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促进农村民主和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抓统筹、促和谐,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民生工作,统筹解决就业再就业、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育引进力度,强化人才跟踪培养,启动“人才公寓”建设,新招聘人才149人。抓好教育规划、资源整合、教学管理,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里中学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龙里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工作,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力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继续深入抓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指标范围以内。建成廉租房三期384套,四期480套完成总工程量的60%,经济适用房120套。多途径、多渠道新增就业岗位1600个,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做好失地农民引导就业工作。加强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完成5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实现农家书屋村级覆盖率达69.2%;建设广播电台和乡(镇)音频工作站;推进有线电视县乡联网改造和数字整体转换工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继续深化平安文明创建,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心,建立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双降”目标。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打击行动”, 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绝不手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扎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毫不懈怠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确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

围绕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扎实推进“三个建设年”活动,着力打造依法高效、勤政廉政、务实为民的行政团队,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进行合法性、可行性论证;对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严肃查处政令梗阻、推诿扯皮等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提速提效的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效果,干出水平。

改进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扎实推进“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作风,带出全县上下干事创业、赶超进位、奋勇争先的良好风气。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努力使思想认识有新飞跃,体制机制有新创造,工作作风、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新提升。

合力攻坚,共同谋求发展。现在,全省上下同心同德,群情振奋,进入了一个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好时期,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共同营造舒心共事、同心谋事、合力干事的良好政务环境。把我们全部的智慧、心血、汗水,都用在工作上,用在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与全县人民一起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合力攻坚。

改善民生,强化廉政建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理念,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发展无止境,奋斗正其时。身处百舸争流的发展时代,站在不进则退的历史潮头,唯有奋勇前进,方能不负重托。让我们高举“团结、发展、奋斗”三面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实干巧干苦干,开拓进取,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